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(记者黄韬铭)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,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,部署各地区、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严格落实安全责任,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薄弱环节,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,切实加强中秋国庆假期和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,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。
通知强调,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,坚决遏制建筑施工事故,严查抢工期、赶进度、冒险作业、野蛮施工行为,严格分包、劳务队伍入场审核,加强隧道、起重机械、深基坑、脚手架、高支模等危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,强化高风险隧道、长大桥梁等重点工程关键工序实施前隐患排查,确保施工安全。各中央企业要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起底、大排查、大整治,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倒查责任。
要聚焦薄弱环节,全力防控公共安全风险,加强旅游设施设备和各类新兴游乐项目安全管理,强化安全警示提示和重点区域管控,加强重点部位交通监测和安全监管执法,着力整治人员密集场所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、违规动火用电、锁闭安全出口等突出问题,确保燃气使用、人员聚集活动安全。
重点行业领域要强化安全监管,推动矿山安全“八条硬措施”硬落实,保持危险化学品、烟花爆竹“打非治违”高压态势,落实海洋石油各项防台风措施,强化工贸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清零,加强开渔后海上渔船作业安全管理,深化“商渔共治”行动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,前置救援力量,备足装备物资,高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。要加强安全应急宣传教育,提高紧急情况下的避险逃生能力。
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(记者叶昊鸣)记者30日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获悉,针对中秋、国庆假期人民群众出行需求,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将在我国沿海部署44艘专业救助船艇、18架救助航空器、19支应急救助队、3个打捞工程船组以及60余艘打捞联动船舶,扎实做好中秋、国庆期间海上安全应急保障工作。
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中秋、国庆“双节”叠加形成8天长假,公众返乡探亲、外出旅游出行需求更加旺盛,加之恶劣天气影响的不确定性,海上交通运输安全和服务保障工作形势严峻。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严格贯彻“三十条”硬措施,落实预警“叫应”机制和主动性防御措施,科学分析研判,强化救捞力量动态部署。
这名负责人表示,救捞系统将在渤海海峡、辽东湾、舟山海域、粤西海域、琼州海峡等5个区域布设加强待命点,调遣3艘大功率海洋救助船、1艘近海快速救助船、1架救助航空器值守。在北、东、南3个海区开展海空立体实训演练,通过险情情境模拟全面检验救捞快速反应能力,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。
这名负责人说,救捞系统靠前预置力量,充分发挥大功率救助船舶优势,将原在港内值守的9艘大功率海洋救助船前置至港外重点海域靠前值守。同时,立足大客流、大船舶流、极端天气等因素,每日组织救助船艇、救助航空器等专业力量开展立体巡航值守,确保一旦险情发生,专业力量能够迅速响应、及时出动、高效处置。